江西省资溪县地处武夷山脉西麓,森林覆盖率达87.7%,全县竹林面积稳定在55万亩。如何用好竹资源、激活竹资源,资溪县走出了一条“以竹代塑”绿色发展新路。
依托毛竹资源优势,资溪县打造了全省首个竹科技产业园,引进20余家上下游龙头企业入驻,配套建设原竹加工区,初步形成“1+1+N”的竹科技产业体系,构建从毛竹下山到初加工再到精深加工一条龙全产业链条。
探索“以竹代塑”新路径
在国家“双碳”目标引领下,禁塑与限塑步伐持续加快,塑料替代更是大势所趋。如何实现竹产业振兴与减塑降碳双赢?资溪县充分利用竹子生长速度快,固碳能力强,可持续、可降解、可循环的特性,引入高科技、新技术,研发了20余种新型竹产品,在竹餐具、竹家居、竹建材等行业广泛应用。
强化顶层设计。成立资溪县毛竹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设立毛竹产业协会,制定印发《资溪县加快毛竹产业发展实施方案》《资溪县加快推进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资溪县竹木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设立2亿元竹产业发展基金和2000万元毛竹收购周转资金,全面提升竹林经营水平、竹产品科技含量和竹产业综合实力,基本形成链条紧密、三产融合、科技创新、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竹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强化产业发展。抢抓全国林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机遇,全力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一产方面,发展以笋竹两用林、灵芝、食用菌为特色的林下经济,完成笋竹两用林种植2.1万亩,套种灵芝、黄精、茯苓等林下中药材1.67万亩。二产方面,发展竹建材、竹家居、竹结构、竹机械,建成全省竹科技产业园、竹梦小镇、竹科技博物馆,高标准打造竹应用、竹体验、竹展示基地。目前,全县竹木规上企业20多家,竹产业年产值达28亿余元。三产方面,打造以“养眼养心、养神养气、养肺养胃、养肤养颜”八养为主的“纯净资溪·中国睡都”生态康养品牌,拓展“运动+康养”“中医药+康养”“竹文化+康养”等新业态,成功举办了第十二届中国竹文化节。
强化科技创新。加强与国际竹藤组织、中国林科院木材工业研究所、南京林业大学等科研院所战略合作,建成我国首家竹科技创新中心,建立江西资溪竹木制品实验检测中心,聘请一批国际知名研究员、企业家组成专家委员会,共同推进“以竹代塑”科技研发、产品测试与成果转化,已建立较完备的竹科技研究与产销经营发展体系。目前,资溪县拥有竹产业自主品牌10余项、专利发明和技术18项。
强化宣传引导。以机关单位、住宿餐饮、生活服务三大领域为重点,全面宣传推广“以竹代塑”。实施竹制品进景区、进民宿、进酒店、进馆所、进商超、进街区的“六进工程”,鼓励公共机构采购“以竹代塑”产品。围绕“竹旅”融合发展,将竹林经营与乡村旅游、民宿发展等有机结合,打造竹文化研学、教育实践基地。同时,围绕“链接林区、发展园区、完善镇区、打造景区”推动“四区”联动、三产融合发展,为毛竹产业增面积提颜值、增蓄积提绿值、增效益提价值,进一步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强化试点驱动。以省级林业碳汇试点县为契机,以竹林碳汇经营为抓手,创新推动竹产业发展全要素改革。一是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立县“两山”林业发展有限公司作为收储和运营平台,收储零星、碎片化林地资源,推动毛竹林规模化、集约化、高效化经营,全县已流转毛竹林24万余亩。颁发全国首张林下经济收益权证,切实解决林下经济经营主体投入产出确权难、融资难等问题。二是深化林业数字化改革。与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合作,开展林业产品碳汇研究,选取户外竹材、整竹砧板等特色生态竹产品,进行碳足迹及碳标签证书认证,获得全国首个县域“城市温室气体排放核查”声明证书,资溪“整竹砧板”“大庄户外竹材”获得全国首次颁发的吸碳产品足迹证书。三是深化竹林收益反哺。大力推行“两入股三收益”农民利益联结机制,鼓励农户将竹林资源资产量化入股,从而获取竹林流转租金、股份制竹专业合作社分红股金和经营竹林劳动薪金三大收益。目前,全县所有村级集体收入均超过15万元,其中有4个村超过100万元,实现了竹产业绿色低碳共富发展。
推动竹产业高质量发展
如何实现竹产业高质量发展?资溪县坚持“生态立县、产业强县、科技引领、绿色发展”战略,从减少资源消耗、保护生态环境的角度出发,推动产品科技开发,保障“代塑”市场占比。
调动竹企积极性。资溪创新推广“林长+示范基地”建设,以稳定面积、提升基地,培育主体、竹旅融合的发展思路,通过构建示范区、示范片、示范点,加强毛竹示范基地建设,培育大径竹、笋竹两用林、丰产竹林,全面推进资溪毛竹林科学化、集约化、标准化、现代化生产,构建新型竹产业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和服务体系,吸引一大批优质竹林企业前来资溪投资。国有收储平台示范带动社会资金、林业大户、家庭林场、农民林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参与林权流转收储,开展适度规模经营,实现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目前,全县年采伐毛竹由300万株增加到1200万株,毛竹价格由10年前的每株5—6元提升到目前的15—20元;林地流转价格稳步提升,毛竹林由每亩每年12元提高到40—50元,带动5000余名林农就业致富,年增收1万余元。
创新金融服务。成立资溪县“两山”转化中心,鼓励每家金融机构至少开展1项生态资源抵质押融资创新,通过“两山”转化中心实体化运营,在全省首创“竹木产业链融资”,投资4.4亿元用于竹科技产业园基础设施和研发中心、标准厂房建设。出台《竹科技企业产业链融资管理办法》,从竹木抚育、原材料加工、竹木产品制造及销售等产业链角度,为竹木产业发展提供配套融资服务,为园区内竹木加工企业贷款近6亿元。
加强科技创新。顺应“以竹代塑”发展趋势,通过产学研融合发展,积极申报“以竹代塑”项目和示范基地建设。依托科研机构平台,构建“政府引导+企业出题+院校解题+平台孵化”工作机制,重点攻克竹产品生产设备改造、竹废弃物循环利用等关键领域难题;通过平台招才引智,加强竹产品科技创新,扩大“以竹代塑”产品在绿色建筑、绿色生活等方面的应用,抢占“以竹代塑”全产业链高地。
构建循环经济。集中整合竹资源优势,大力实施竹产业“千万资源变千亿产值”行动,打造生态资源保护、开发、提升和再保护的价值转化闭环,围绕“以竹代塑”组建专业化竹林经营公司,打造高性能竹材料生产基地,逐步推行林相改造升级—加工科技助力—渣料高效利用—废材种养结合—竹林碳汇提升的生态种养循环模式,发展竹荪、木耳、中药材、竹林鸡等竹下生态种养业兴业富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