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类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
规划类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规划成果  规划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首页 > 产业要闻

绵阳探索数字乡村建设新路径

来源:原创  时间:2024-09-09  点击:872
链接“云”端,乡村巨变。在积极响应国家战略部署中,绵阳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因地制宜、大胆探索,以数字化赋能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数字应用场景不断拓展,特色产业更具活力,乡村治理效能持续提升,广袤乡村的内生动能正在被激发。

数字乡村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在绵阳,当“数字”走进乡村,当数据与绿水青山碰撞,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


“一键操作”,田地里的“耕种管收”都有智能设备帮忙;政务服务“网上办”,乡亲们日常办事不出村;直播成了新农活,坐在家里农特产品就能卖到全国……在绵阳,一个个特色产业向“数”而兴,打开广阔新天地,一座座村庄因“数”而美,奔向幸福新生。


链接“云”端,乡村巨变。在积极响应国家战略部署中,绵阳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因地制宜、大胆探索,以数字化赋能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数字应用场景不断拓展,特色产业更具活力,乡村治理效能持续提升,广袤乡村的内生动能正在被激发。


加“数”前行,夯实顶层设计


在位于三台的代代为本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大厅内,工作人员轻点鼠标,麦冬基地内土壤酸碱度、大气温湿度、产品采收、生产加工等情况都一目了然。


而在三台县中国麦冬电子交易中心内,互联网正在助推麦冬走向世界。“今年全县麦冬总产量预计达1.5万吨,产量占全国总生产量的70%以上。”三台县农业农村局局长蒋次勇说,“涪城麦冬”已远销东南亚、欧盟等地区,占全国出口量的80%以上。


在数字赋能下,一粒麦冬从传统中药“变身”为饮料、化妆品,进军日韩、东南亚和欧盟市场,每年能为三台带来近40亿元的产值。


规划是行动的先导。国家先后出台了《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2024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数字乡村建设指南2.0》,扎实有序推进数字乡村建设。


随之,绵阳多部门联合发布了《绵阳市数字乡村发展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5年)》,多措并举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注入了全新动能,绘就出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现代数字化图景。


理念清、思路明,行动就有了指向。“云端”之上,绵阳乡村生活更有根基——


在涪城,探索打造的“乡约涪城”和“智农云涪”微信小程序,通过将乡村旅游和供需资源搬到“云端”,为乡村注入科技活力,让乡村振兴插上互联网的翅膀。


在游仙,依托中国科技城大数据中心,建强数字底座,强化数据汇聚融合、共享开放和开发利用,统筹推进城市智理、利企便民、数字经济,打造“城市智脑”。


在北川,聚焦低空经济“新引擎”,联合四川纵横开展“空地一体化无人机数字乡村平台”项目建设,不断拓展无人机在农业、水利、应急等方面的应用场景,让更多数字化应用场景悄然飞入乡村寻常百姓家。


聚“数”而为,提升数字基础


“这个智慧平台真是太方便了,只需在手机上简单操作,就能办理业务。”8月15日,在外地务工的安州区雎水镇枫香村村民谢友前,趁着休息空当,通过“数字枫香”的企业微信为生病的妻子申报了低保。这样便捷的办理方式,放在过去,谢友前是不敢想象的。


“数字化乡村建设,为枫香村带来了‘脱胎换骨’的变化。”枫香村党委副书记谢超说,“通过打造数字运营平台,实现了基层治理的数字化转型,赋能乡村治理‘数智化’,打造乡村振兴‘向云端’,上线‘数字枫香’运营平台,把信息化服务触角延伸到群众‘家门口’。”


像雎水镇枫香村一样,绵阳的广袤乡村正加“数”前行,让乡村振兴有“智”更有“质”——


数字赋能,乡村向“网”。绵阳实施农村信息网络质量提升行动,推动5G和千兆光纤网络向乡村延伸,完成全市2070个行政村(社区)政务外网5G基站建设及电子政务外网终端100%全接入,实现“市内通千兆、县县通5G、村村通宽带”。


资源共享,数智共生。整合公安、应急、住建、农业农村等数字平台,探索运用5G、云计算、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手段,搭建区镇村三级联动的综合性数字服务平台,形成数字资源贯通、公共服务畅通的乡村数字管理体系。


打破壁垒,以“数”谋“新”。绵阳建成城市大数据平台,开展数据共享攻坚行动,加强涉农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已整合农村人居环境、社会化服务平台、承包土地经营管理系统、农业局集体资产清算、秸秆综合利用收储运大数据平台等5个涉农系统,已汇聚2700万条数据。


数字治理,享“云”生活。整合互联网+政务服务,打通数字惠民“最后一公里”,大力推行跨区域、跨层级、跨部门政务服务,建成了全国最大的5G电子政务外网,实现全市2262个政府点位的全面覆盖,推动更多便民服务应用下沉到镇、村。


乘“数”而上,激发乡村活力


沿着山路而上,经过一幢幢掩映在茂密果林之中的石砌碉楼和木质吊脚楼,便来到了“云朵上的羌寨”石椅村。走进石椅村苔子茶基地,“科技味”浓郁:24小时监控、太阳能杀虫灯、气象监测站、高效节水灌溉系统……现代农业设施设备齐全。


北川茶产业发展中心主任黎开强介绍,这里的气象监测站数据将实时传输到北川智慧农业管理平台,管理人员可在手机端查看土壤温度、湿度等,实现茶园科学管理。


远程办理、智慧农业、直播带货……如今的石椅村变得越来越“硬核”。石椅村打造“云上石椅”智慧管理平台,运用AI、大数据等技术,提升文旅产业体验,实现转型升级。据不完全统计,今年1-5月,石椅村旅游人次达15.9万,同比增长21.2%;旅游综合收入达3203.4万元,同比增长23.8%。


乡村振兴,数字化改革是牵引力,更是加速度。当前,数字化已成为赋能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也将成为绵阳乡村发展的“新动能”。


立足宏观视角,绵阳充分利用信息化、数字化手段,构建合适的应用平台,提升乡村服务的质量效率和广度深度,催生出“数字+农业”“数字+文旅”“数字+电商”等一系列新产业、新模式,逐渐成为乡村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立足微观视角,绵阳打出以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的组合拳——


拓展应用场景,绵阳作为中国唯一科技城,大力实施人工智能科技攻坚,以真实场景需求为牵引,让更多绵阳的创新成果走向乡村“应用场”,以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乡村振兴,推动乡村生产力迭代升级。


激发电商活力,建设“绵阳市农特产品直播基地”,引导企业、专合社、家庭农场等,运用网络直播、网红带货等新模式拓展销售渠道,培育农村电商980余家,畅通乡村经济大动脉。


推进数字化管理,加快物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技术在产业生产过程中的广泛应用,推进115个现代农业园区数字化建设,赋能乡村治理新高度。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放眼绵阳,一幅幅靓丽的美丽乡村画卷正在加“数”绘就。


放眼未来,绵阳将发挥数字赋能的虹吸效应、乘数效应、溢出效应与普惠效应,以数字化赋能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让人民群众在数字化乡村治理中不断提升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描绘更加精彩动人的数字兴业、数字治村、数字惠民的发展画卷。



上一篇:江西大力推进交通运输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 新能源公交车每辆平均补贴6万元
下一篇:陕西加快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
规划首页 | 业务领域 | 规划收费标准 | 资源优势及资质 | 咨询业绩 | 官网地图
Copyright 2000-2020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 版权所有 北元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支持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汉威国际广场4区3号楼5层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666-8495
传真:010-51667252-666
备案号:京ICP备08008382号-3
扫一扫关注
中机院
园区规划
产业规划
中机院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