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类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
规划类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规划成果  规划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首页 > 产业要闻

滨州市数字经济发展路径探析

来源:原创  时间:2024-05-13  点击:382
专家认为数字经济是以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治理数字化为主要内容。近年来,山东省滨州市及各地方政府纷纷出台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可以说,推进数字化发展是实现滨州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

  数字经济是以数字、网络为重要载体,旨在推动效率提升、优化产业结构的一系列经济活动。专家认为数字经济是以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治理数字化为主要内容。近年来,山东省滨州市及各地方政府纷纷出台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可以说,推进数字化发展是实现滨州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


  一、滨州市数字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

  在数字经济发展中,不同的资源禀赋决定了数字经济发展的路径。贵州省在利用数字经济推动经济发展方面做了大量的实践,形成了数字经济发展的“贵州模式”。贵州有自己独特的资源优势,在发展数字经济方面体现出了比较优势。顺应国家和省发展战略要求,山东省滨州市在发展数字经济方面也积聚了多方面的比较优势,为加快数字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产业优势。滨州是名副其实的实业之城,滨州现有五大千亿级优势产业集群,三十多项产品产量或市场份额位居全球或全国第一。滨州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初具规模,氢能小镇、大数据小镇、医养联合体等新动能加快布局,这些条件为推动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发展大数据计算等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二)电力优势。位于滨州市的山东魏桥为全球最大铝企。随着滨州市部分电解铝产能迁出和钢铁产能退出,将空闲出大量电能和能耗空间,电力资源方面的优势日益凸显,可为数据中心项目提供低廉的电力价格。


  (三)人才优势。当前,渤海先进技术研究院、魏桥国科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五院十校N基地”正在加快建设,产研融合的科创体系加快构建。在人才政策方面,滨州市进一步优化人才环境,通过出台政策,强化了人才激励措施,最大限度地进行人才积聚,取得了良好效果。“双型”城市建设、“智者智城志在滨州”品牌的发布与宣传使滨州市人才汇聚。随着机构、政策、技术等各类创新要素聚集,其人才优势会产生放大溢出效应。


  二、滨州市发展数字经济的路径建议

  与先进地区相比,滨州市在数字化转型方面还属于“欠发达地区”,存在数字化基础不够牢固、营商环境待改善、数字经济相关人才较缺乏、政府工作人员对数字经济认识不深等短板,需要注意的是发展数字经济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组织、理念、制度、法治、伦理等多个维度,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长期发展过程。不要盲目追求超前数字化,要避免“脱实向虚”和“假数字经济”,应结合滨州的区位、人才、产业基础等要素条件,循序渐进有序地发展。因此,发展滨州数字经济的有效路径应在“筑基引培”上寻求突破,按照“构筑数字基础-吸引企业项目-培育产业生态-优化政策环境”发展思路,逐步形成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良性循环。


  (一)加强数字滨州建设,筑牢数字经济发展土壤。一是全局谋划滨州数字经济发展,优先促进政务业务数字化,推进整合政务数据,形成坚实的政务数据资源池,通过完善数据共享开放机制,建立数据要素资源价值释放优势。二是筑牢滨州数字经济发展的营商环境。营商环境的优化,是数字经济的发展必要条件。滨州数字经济发展,可以以政务数据资源的融合为基础,全景分析行政审批、政策兑现、融资降费、用工引才等企业服务存在的短板,加快“查缺补漏”,持续优化数字经济发展的营商环境。三是树立数字经济发展新思维。以智慧城市、数字城市建设为契机,加强与研究院所合作,为政府工作人员提供周期性、专业化的数字城市、数字经济专项培训,促进思想解放,加快树立符合数字经济发展的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发展意识。


  (二)引培平台型服务商,构建数字经济产业生态。加强平台的引培力度,依托平台加快数字经济产业要素集聚,构建数字产业发展生态,促进数字经济爆发式成长。一是加强对平台型企业的招引力度;二是加大对本地大型传统企业的支持力度,加速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利用自身传统产业数字化,形成产业数字化比较优势,利用平台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数字产业生态;三是聚焦农业、健康等大产业数字化转型以及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产业新技术,加快本地潜力平台企业挖掘与培育。


  (三)大力加强数字经济人才队伍建设。数字经济发展,人是关键因素。人才是数字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对于企业来说,一定要把人才资源开发放在最优先位置,大力加强数字化人才队伍建设,创新技术人才评价机制,畅通人才发展通道。对于政府来说,要提供更加优惠的吸引高端人才的政策,建立引才、成才机制;高等院校要面向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专业设置,积极培养数字化复合人才。



上一篇:我国重点发展的四大纤维材料之一玄武岩纤维的应用领域
下一篇:江西高安:物流汽运转型路在何方
规划首页 | 业务领域 | 规划收费标准 | 资源优势及资质 | 咨询业绩 | 官网地图
Copyright 2000-2020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 版权所有 北元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支持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汉威国际广场4区3号楼5层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666-8495
传真:010-51667252-666
备案号:京ICP备08008382号-3
扫一扫关注
中机院
园区规划
产业规划
中机院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