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天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的《北京市促进未来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新闻发布会上,市经信局总工程师仝海威介绍,本市将挑选优势区域建设若干未来产业集聚区,分区打造未来产业核心承载区,优化整体布局,合理规划产业发展,提升全市未来产业发展能级。
政策协同全要素支持未来产业
在产业链上游,植入式芯片样片流片成功,实现了首代产品成功量产;中游,便携式脑活动传感设备技术指标上处于国际先进水平;下游,工业安全监测领域、神经疾病诊断治疗和康复领域、辅助生活和康养等方面均实现广泛应用……脑机接口是备受关注的未来产业方向,目前正在北京加速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生态。
“围绕脑机接口产业发展,我们会同相关部门将深度推动新材料、新型制造技术、神经科学等交叉融合发展,聚焦多模态脑信号、脑机交互智能控制设备等领域,加快关键核心技术和设备攻关,率先推动医疗康复、工业安全、教育等标杆场景建设,全力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仝海威介绍。
根据方案,本市将加强未来产业创新生态构建,围绕全产业链攻关加强政府部门政策协同,实施八大行动,加快“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从人才、资本、技术等方面为未来产业提供全要素支持,持续完善企业创新成长环境,加快未来产业优势领域集群化发展。
根据方案,本市将实施科技金融赋能行动,将未来产业纳入高精尖资金支持范围,发挥市区两级政府产业投资引导基金作用,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未来技术创新与产业化落地;实施创新人才聚集行动,遴选支持一批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卓越工程师,充分赋予科学家自主权和决策权,在一线自由探索中培养造就人才。
各区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发力
北京各个区资源禀赋不同、优势也不同,该如何发力布局未来产业?“本市将挑选优势区域建设若干未来产业集聚区,分区打造未来产业核心承载区,优化整体布局,合理规划产业发展,提升全市未来产业发展能级,各区也将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发力未来产业。”仝海威说。
作为创新大区,海淀区将重点发展未来信息、未来健康、未来材料、未来空间等四大领域。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交流合作与人才工作处处长崔定宇介绍,政策驱动方面,将研究制定医药健康和机器人三年行动计划;场景牵引方面,将建设医保智能客服大模型、高端医疗器械临床应用、融合感知与车路协同等科技应用场景;平台支撑方面,将搭建大模型开源开放平台、细胞治疗生产平台、蛋白质研发生产平台、细胞治疗中试平台、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医疗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平台等;空间保障方面,将围绕中关村、知春路、学院路等周边地区打造39平方公里的大模型产业集聚区,加快建设上庄国际医谷、飞驰绿能医药健康园、巨山科技园等,打造120万平方米的医药健康产业聚集区。
今年2月,门头沟区率先落实北京市关于公共算力中心建设的一体化布局,建成昇腾智算中心,并成为华北地区首个“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二期建设目前也已启动。这也是门头沟加速产业结构转型、发力人工智能的缩影。《实施方案》中的未来信息、未来健康、未来制造领域都提及了门头沟。在未来信息领域,门头沟将重点发展人工智能产业,建设要素齐全、生态丰富的“京西智谷”。门头沟区副区长颉换成介绍,在金融支持方面,已经设立10亿元的人工智能产业引导基金,建立2000万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资金池。
探索未来产业“超前孵化”模式
未来产业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支撑。“未来产业作为经济增长新引擎,具有前瞻性、先导性、创新性、颠覆性、融合性等特点。当前,北京已经具备发展未来产业的先发优势。”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创新创业服务处处长杨鹏宇说,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为未来产业创新发展提供了“源动力”,人工智能悟道3.0系列模型、单芯片比特数最高的新一代量子计算云平台、全球最大区块链开源存储引擎“泓”、更加快速高效的人体细胞化学重编程体系等前沿技术成果为未来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源头。
按照计划,本市将持续加大原始创新和颠覆性创新支持力度,注重发挥国家实验室引领作用、科研机构建制化组织作用、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主力军作用和科技领军企业“出题人”“答题人”“阅卷人”作用,在前沿领域持续推动一批原创性、颠覆性重大成果产出,积极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先机。
如何贯通前沿技术成果转化、创业孵化和产业化的全链条?杨鹏宇介绍,北京将推进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费、科技成果转化工作评价、职务科技成果管理试点等政策实施;推动全市孵化器分层分类、梯次培育,探索未来产业孵化新范式、“超前孵化”新模式,打造一批标杆孵化器,提升硬科技企业孵化能力;市、区将合力支持高品质特色产业园区建设,布局大学科技园、未来产业园,强化园区对未来产业的专业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