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主要明确了十四五时期郑州市推进人工智能产业的基本原则、发展目标、产业布局、重点任务、重点工程和保障措施,为郑州市科学有序统筹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提供政策依据和路径引领。
一、《规划》出台背景
为加快郑州市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聚焦新要素、培育新动能、发展新经济,赋能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根据《河南省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行动方案》(豫政办〔2018〕85号)和《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郑州市“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郑政办〔2019〕62号)要求,制定本《规划》。
二、《规划》基本原则
坚持科学布局、市场主导、应用牵引、重点突破、开放合作的基本原则。遵循市场规律,突出企业在技术路线选择和行业产品标准制定中的主体作用。依托本地制造、交通、医疗、物流、政务、环保、教育、金融、文旅和农业等领域市场需求,以重点领域应用示范为牵引,推动人工智能与产业发展、城市运营和民生服务深度融合。加快智能网联汽车、智能传感器、信息安全、智能机器人、智能翻译等重点领域人工智能产品研发,突破人工智能部分关键核心技术和应用技术。加强招商引资,深化交流合作,推动人工智能共性技术、资源和服务的共享开放,提升安全保障能力,实现产业健康发展。
三、《规划》主要目标
力争到2025年,在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示范应用和产业集聚等方面达到国内一流水平。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3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2000亿元以上。打造30家人工智能创新标杆企业,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机器人、智能传感器等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在制造、交通、医疗、环保、教育等行业打造一批人工智能创新应用标杆。形成3个以上国内有地位、国际有影响的人工智能产业园区。
四、《规划》主要内容
《规划》明确了围绕构建全市统一协调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建设一批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人工智能产业园区,打造“一核引领、四区协同、辐射多极”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格局。
《规划》明确重点任务包括:一是培育智能网联汽车、智能传感器、信息安全、智能机器人、智能翻译等五类人工智能重点产品;二是全面推进智能制造、智能交通、智能医疗、智能物流、智能政务、智能环保、智能教育、智能金融、智能文旅、智能农业等十大赋能应用,打造一批应用场景;三是提高基础研究能力,突破关键共性技术。。
《规划》明确推进措施包括:一是打造开源软硬件基础、智能应用开放创新、基础数据服务、安全检测、郑州科技要素交易市场和军民融合创新平台,构建人工智能创新生态;二是实施人工智能企业培育工程,开展人工智能揭榜工作;三是建立人工智能重点项目库,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四是积极深化开放合作,提升招商引资水平,强化区域协同发展,密切国际交流合作;五是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重点是强化网络基础设施,强化智能计算设施,强化数据中心建设和强化信息安全建设。
五、《规划》保障措施
为实现《规划》目标,主要采取加强组织保障、完善政策保障、加大金融保障、推进人才保障、强化监管保障等五项保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