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类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
规划类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规划成果  规划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首页 > 产业要闻

2021年我国绿色物流创新发展规划的建议

来源:中机院  时间:2021-05-17  点击:1823
文章在介绍我国绿色物流创新发展举措现状的基础上,就其不足进行了分析;结合发达国家绿色物流创新发展实践的成功经验总结,提出了促进我国绿色物流创新发展的措施和建议。

  我国绿色物流在发展中面临着创新驱动不足,效果不理想的困境。文章在介绍我国绿色物流创新发展举措现状的基础上,就其不足进行了分析;结合发达国家绿色物流创新发展实践的成功经验总结,提出了促进我国绿色物流创新发展的措施和建议。

  一、引言
  20 世纪 80 年代,学者波伊斯特(RICHARD F. POIST)认为物流学科的发展历程分为三个阶段:前物流时代——物流时代——新物流时代,并在新物流时代导入了全权责任概念。全权责任包含了物流活动对企业的全部经济贡献和福利影响,所以,企业在决策中需要同时考虑物流活动的经济效果和社会效果。此概念的提出被认为是物流与环境问题的最早结合,也可以说是绿色物流的最早起源。2001 年我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对绿色物流的定义是: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的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最充分利用。2019年 7 月颁布的《绿色物流指标构成与核算方法》将绿色物流定义为:通过充分利用物流资源、采用先进的物流技术,合理规划和实施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物流活动,降低物流活动对环境影响的过程。从不同时期对绿色物流的定义来看,人们对绿色物流的认识逐步深入。新的定义,不仅涵括原来的环境保护、资源充分利用的要求,更强调通过技术创新以提升物流各环节绿色化水平,进而实现物流高质量、可持续性的发展。由此可见,绿色物流的创新发展需求日趋紧迫。


绿色物流创新发展规划,绿色供应链
 

  二、我国绿色物流创新发展举措
  物流产业为我国国民经济增长做出突出贡献的同时,对环境也带来了较大的污染,推动绿色物流的发展成为政府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近年来,上至国家,下至地方政府、企业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绿色物流的发展。

  三、我国绿色物流创新发展的不足
  对比我国与发达国家绿色物流的创新发展,得出我国绿色物流创新发展存在以下问题:
  (一)绿色物流法规体系不健全,执行力受限国外绿色物流法规体系较完善,有法可依、目标明确、执行力度强。我国绿色物流政策、法规及相关标准零散、不健全,难以规范企业行为,企业不愿承担绿色物流带来的额外成本,政府执行力受限;另外,绿色物流理念缺乏与时俱进及推广,消费者现有的环保意识不足以支撑其对绿色物流买单,效果不理想。

  (二)物流技术创新能力弱
  国外绿色物流注重物流技术的创新,运用先进的技术,实现物流作业自动化、智能化、规模化,效率高。我国物流技术创新力不足,运输、仓储、装卸、包装加工等技术相对落后,物流作业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低,物流信息化技术和管理水平落后。2019 年国家发改委联合中央网信办、工信部等 24 个部门和单位印发《关于推动物流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意见》,提出物流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先进的物流技术,应着重研发无人机、无人车、智能仓储、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并强调要加快绿色物流发展。

  (三)物流基础设施陈旧,未形成网络化规划
  国外物流基础设施布局科学,物流节点配套设备先进,与交通道路网络无缝衔接,作业高效、环保。我国物流基础设施无论是软件还是硬件方面,都难以助推绿色物流的发展。如:物流基础设施空间布局不均衡,东部地区初具规模,中西部地区分散;现代化仓储、多式联运等设施滞后,物流节点之间不能有效连接,物流整体作业效率低;数字化物流基础设施尚未系统规划,设施资源线上线下难以协同共享等。

  (四)逆向物流系统不完善
  逆向物流是绿色物流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提升物流绿色化水平的关键指标之一。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重视逆向物流系统的构建,对废旧物品等的回收及再循环利用有较成熟的做法及制度保障,绿色物流发展水平高。我国尚未构建全社会或企业内部的逆向物流系统,对废弃物的回收处理及再循环效率低,造成环境污染的同时也浪费大量可利用资源。部分实施逆向物流管理企业的物流成本过高、效率低,导致企业缺少动力深入实施。如:国内企业逆向物流成本高达总成本的 20%以上,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仅有 4%左右。

  (五)物流创新型人才匮乏
  国外高校开设绿色物流管理专业,根据物流的发展趋势适时培养各层次专业化、创新型的人才。我国目前约 500 多所本科院校、900 多所高职院校开设了物流类专业,培养了一定量的物流人才,但在人才培养模式与结构层次方面难以与企业的实际需求对接。绿色物流的发展需要更多具有全球视野、绿色发展理念、创新思维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而这恰恰是当前高校教育人才培养的不足之处。

  四、我国绿色物流创新发展的建议
  (一)健全绿色物流法律体系
  健全法律体系,可以从法律、制度、政策、标准等方面完善。国家可以制定相关物流法律,运用法律条款、手段进行调控。如:空气污染控制法、回收再循环法等;地方政府通过制定相关规章制度、政策,增强绿色物流的执行力度,如:许可证制度、排污收费制度、税收减免、绿色补贴等;制订绿色物流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如:车辆技术标准、装载工具标准、碳排放标准等;完善政府与企业、组织间的沟通机制,确保企业诉求可以尽快得到回应,政府政策的完善性可以尽快验证的多向沟通渠道畅通。加大绿色物流宣传力度,增强消费者环保意识。鼓励消费者主动参与垃圾分类,积极配合企业实行逆向物流。企业还可通过积分奖励、返还押金等系列措施鼓励消费者主动进行绿色消费。

  (二)提升物流技术创新能力
  技术创新是实现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力,可加速物流业向智能化、标准化、绿色化等方向转变的进度。物流技术创新包括物流装备技术和物流信息技术等的创新。物流装备技术方面,可以开展绿色配送、绿色运输、绿色包装、绿色仓储等方面的技术创新。如:加大柴油货车污染治理力度,增加液化天然气和新能源车辆的投放量,鼓励集装箱、托盘、周转箱等单元化装载容器循环共用,推行多式联运、挂车租赁等绿色装备共享;仓储作业可以采用货物智能分仓与库存前置,货物流量、流向的预测预警,无人仓等先进技术;物流信息技术将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全面应用,使消费者定制、智慧物流、无车承运、云仓等成为常日现象;构建高效的物流平台,依托“互联网﹢”向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提供延伸服务,推动物流与制造、金融、商贸等产业互动融合、协同发展。

  (三)加强物流基础设施网络规划建设,提升物流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构建“通道 + 枢纽 + 网络”的现代物流体系:推进安全、高效、便捷、绿色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构建,包括运输网络覆盖加密拓展、综合衔接一体高效、绿色安全水平提升、智能技术广泛应用等;推动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布局工程,遵循集约整合、融合创新,统筹兼顾、系统成网,协调衔接、开放共享,智慧高效、绿色发展的原则建设;合理规划城市物流设施和末端网点布局,建设公共型城市配送中心并将末端网点纳入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促进物流园区互联互通,引导铁路入港入区,推动物流集聚区与产业集群联动融合;加强数字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物流基础设施现代化、智能化水平,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四)构建绿色供应链
  构建绿色供应链,从原材料的采购、产品的设计、制造、销售、物流、回收等各环节实现绿色化,以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最小,资源效率最高,推动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绿色供应链包括绿色采购、绿色制造、绿色销售、绿色消费、绿色回收(逆向物流)及绿色物流。绿色采购,一方面要选择环境友好型的供应商,另一方面要实现采购过程的绿色化(如:减少原材料的使用或减少废弃物的产生);绿色制造包括产品的绿色设计和绿色生产。绿色设计要着重考虑产品的节能性、可回收性、可重复利用性等。绿色生产应使生产过程最大限度减少对人体伤害和环境污染。如:减少辐射、噪音有害气体,优化生产工艺等;绿色销售应遵循商品在售前、售中、售后过程中对环境保护的资源节约原则;绿色消费倡导消费者选择绿色厂商、购买绿色产品、合理处置垃圾等;绿色回收涉及对废旧物品的回收与处理,是构建有效逆向物流系统的关键。在城市末端合理设置回收节点,通过政府、回收机构、企业回收部等多种途径回收产品退货、废旧物品等。设置配套的分类处理设施,改进处理工艺,对废弃物进行有效分类与处置,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政府应出台回收利用相关政策法规,强化废弃物回收利用,激励企业、社会组织及消费者参与的积极性。


图 1 绿色供应链的构成


  (五)培养创新型绿色物流人才
  高校及科研院所应承担起培养不同层次创新型绿色物流人才的重任,针对市场对绿色物流人才的需求,在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专业技能、研究方向等方面优化培养方案,培养出复合型、创新型中高端物流人才;行业协会、企业也是物流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可通过不定期的中短期培训项目,为企业员工创造可持续性学习机会,提升在岗员工的综合素质,推动绿色物流的发展。如:行业协会定期为会员企业员工提供行业前沿、绿色物流等培训、企业或企业大学为员工提供岗前或职业技能培训等;另外,还可以加强与国外高校或行业协会的合作与交流,引进国外人才,或派国内人才到国外学习,提升绿色物流人才的整体素养。

上一篇:趋势|2021年大健康产业发展前景如何?
下一篇:广西石漠化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及思路建议
规划首页 | 业务领域 | 规划收费标准 | 资源优势及资质 | 咨询业绩 | 官网地图
Copyright 2000-2020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 版权所有 北元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支持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汉威国际广场4区3号楼5层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666-8495
传真:010-51667252-666
备案号:京ICP备08008382号-3
扫一扫关注
中机院
园区规划
产业规划
中机院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