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类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
规划类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规划成果  规划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首页 > 产业要闻

“十四五”时期浦东新区“两业融合”发展重点

来源:中机院  时间:2020-12-17  点击:1147
面对全球贸易秩序及制造业产业链深刻变化,浦东新区应主动把握机遇,寻求“两业融合”途径,合力提升新区和上海市产业国际竞争力。

  “十四五”规划是衔接“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五年规划,也是上海向全面建成“五个中心”和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目标迈进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对于浦东新区而言,“十四五”规划是浦东迎来开发开放30周年、深化改革开放再出发的第一个五年规划。

  这一时期,浦东新区面临的外部发展环境更加复杂多变。一方面,受“逆全球化”及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世界经济增长持续放缓,经济下行风险明显加大,产业发展机遇减少;另一方面,中美贸易摩擦由普通的产品贸易战升级为科技贸易战,中美关系进入准冷战状态,全球产业链重构进程加快,贸易规则体系调整加速。在外需收缩、内需动力不足、外部因素不确定的影响下,浦东新区“十四五”开局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实现经济平稳增长的难度明显加大。

  一、浦东新区“两业融合”发展条件
  (一)符合后工业化社会的服务业发展特征
  “十四五”时期,浦东新区处于由工业化后期向后工业化时期的过渡阶段。参照国际发展经验,发达国家服务业普遍呈现“两个70%”的规律:即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70%左右、生产性服务业占整个服务业比重70%左右。从浦东的实际情况看,2019年浦东新区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为72%,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大于60%,具备了后工业化时期“两业融合”的基本条件(表1)。
  (二)生产性服务能力尤为突出
  与上海市的其他区县相比,浦东新区区域面积广大、经济实力雄厚、产业结构完整,极具特殊性。在制造与服务的平衡性方面,同时拥有大体量的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在服务业的完整性方面,兼具中央CBD(以陆家嘴金融贸易区为代表)与中央CID(以张江科学城为代表),服务业的业态以高端生产性服务业(研发、金融、物流、商务等)、发达的公共服务业(政务、医疗、教育等)以及高端消费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零售、餐饮、旅游等)为主;从内部结构看,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教育等生产性服务业极具优势。浦东新区自开发开放以来,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了整整30年,目前已经具备服务于制造中心的亚太地区高端产品研发中心、研发外包与服务中心的雏形,并具有较强的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流通体系也日臻完善。这些都为“两业融合”提供了绝好的发展基础(如表1)。

  二、 “两业融合”释义及解读
  面对全球贸易秩序及制造业产业链深刻变化,浦东新区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应主动把握机遇,寻求“两业融合”途径,合力提升新区和上海市产业国际竞争力。

  (一)“两业融合”与“两化融合”的逻辑关系
  继2002年国家工业化与信息化“两化融合”战略推出后,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5部门又于2018年提出了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两业融合”的发展思路,并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

  长期以来,学界对“两化融合”的解释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对“两业融合”的解读是:生产性服务业引领制造业发展。这里的制造业既包含知识、技术密集型的新兴产业门类(如战略性新兴产业),也包含传统制造业的先进环节部分(如化工产业中的精细化工)。服务业是指现代服务业,以生产性服务业和公共服务业为主,也包括消费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

  由于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信息化的采集手段、计算能力与传播方式,因此,“两业融合”与“两化融合”实际上是同根同源、一脉相承的。

  (二)“两业融合”的产业逻辑关系

  1、谁引领谁
  在这一问题上,一些专家与学者存在认识上的争议。大多数的解释来认为应该是“现代服务业引领先进制造业”。但从逻辑上来说,由于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的服务对象是制造业,这就好比理发师的服务内容取决于理发的要求,所以,从根本上说,应该是制造业引领服务业。在消费者驱动型的制造业领域(如3C产品制造),服务业的主动性和灵活性更大一些;在生产者驱动型的制造业领域(如高端装备制造),制造业具有完全的控制力与话语权。因此,“两化融合”的核心是工业化,“两业融合”的核心是先进制造业。

  2、制造服务化vs服务制造化
  从生产性服务业产生的条件看,它是“面向生产的服务业”,是伴随产业分工细化和新技术加速应用,从制造业内部分离出来和独立发展起来的新兴领域。因此,生产性服务业的能级取决于制造业的能级。

  制造业服务化与服务业制造化是“两业融合”的两个重要途径。从难易程度上来看,制造业服务化比服务业制造化进入融合状态的门槛要低。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工业化的过程积累不可替代,这从同等价格奔驰与特斯拉乘用车的消费者偏好度与市场销量可见一斑。纯粹的服务型企业向高端制造业转型几乎是不可能的,即使有一定意义上的服务制造化,也必须依赖强大的区域性工业生态。

  3、本质——制造与服务的过程融合
  “两业融合”的本质是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过程融合,而非简单的产品功能性融合。简单地说,3D打印首先应满足复杂制造的中间产品生产,而非简单终端产品的打印成型;5G设备具有高通量、低延迟、高耗能特性,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应优先应用于工业问题解决而非优化消费体验。当然,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过程融合不仅仅局限于生产环节,也包括“微笑曲线”的后端,但融合度会有所降低。生产环节中的融合更多是解决能力的问题(如缺乏一种关键工业软件导致产品完全无法生产);后端环节融合更多是解决效率的问题(如现代物流相比传统物流的优越性)。

  三、“十四五”时期浦东新区“两业融合”发展重点
  面对全球贸易秩序及制造业产业链深刻变化,浦东新区应主动把握机遇,寻求“两业融合”途径,合力提升新区和上海市产业国际竞争力。

  (一)全面提升制造业精益化水平
  从工业化自身演进的规律来看,遵循着自动化-精益化-智能化的发展顺序,没有走完精益化道路的工业化是不完整的工业化,也没有条件实现高度智能化,更无法做到与服务业的过程性融合。从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看,精益化生产的许多环节是由工业软件来解决的。

  “十四五”时期,浦东新区实现“两业融合”发展首先应全面解决制造业的精益化生产问题。精益化是“两业融合”的门槛性条件。精益化生产要求通过系统结构、人员组织、运行方式和市场供求等方面的变革,使生产系统能很快适应用户需求不断变化,因而也是倒逼服务业水平提升的最有效手段。

  (二)兼顾高地与公地、平衡价值链与供应链
  作为发展高起点的浦东新区,一直以来都将建设功能性高地作为区域发展的重要任务。与“两业融合”高地有关的功能性任务涵盖了上海市发展的“四大功能”与“五个中心”;而与“两业融合”公地有关的就是制造业发展的基础环境——工业生态。高地与价值链相关,公地与供应链相连。

  良好的工业生态是“两业融合”的推进器。一是确保浦东新区的制造业“精于制造”,形成不易撼动的过程创新绝对优势,以嵌入生产链的方式嵌入价值链和创新链。二是重视完善工业生态的协同性与开放性要求,在机制、体制安排上适时做出制度性调整。

  (三)重点建设任务
  一是加快现代服务业关键领域的开放进程,落实“非禁即入”,加大与国际通行的开放规则接轨,打造一流的现代服务软环境。二是借鉴自由贸易试验区、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和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已取得的经验,培育一批专业性强的研发设计、现代物流、商务咨询等生产性服务业企业。三是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发展,突出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链延伸,建设形成空间布局合理、产业特色明晰、功能配套完整的功能区域。四是深化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在服务业领域的应用,鼓励发展平台经济、分享经济等现代服务领域的新业态。(作者:林兰)

上一篇:江西推进“两业”融合提升产业价值链
下一篇:临港新片区创新型集成电路产业方面规划
规划首页 | 业务领域 | 规划收费标准 | 资源优势及资质 | 咨询业绩 | 官网地图
Copyright 2000-2020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 版权所有 北元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支持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汉威国际广场4区3号楼5层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666-8495
传真:010-51667252-666
备案号:京ICP备08008382号-3
扫一扫关注
中机院
园区规划
产业规划
中机院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