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5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开幕,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开幕会,国务院总理李强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要点速读↓
2025年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
今年合计新增政府债务总规模11.86万亿元、比上年增加2.9万亿元
赤字率拟按4%左右安排、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
赤字规模5.66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6万亿元。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规模29.7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2万亿元。
拟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1.3万亿元、比上年增加3000亿元。
拟发行特别国债5000亿元,支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补充资本。
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4.4万亿元、比上年增加5000亿元,重点用于投资建设、土地收储和收购存量商品房、消化地方政府拖欠企业账款等。
今年中央预算内投资拟安排7350亿元.
重点聚焦领域↓
未来产业: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培育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来产业。
产业升级: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培育一批既懂行业又懂数字化的服务商。
数字经济:
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
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
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智能制造装备。
教育:
深入实施基础教育扩优提质工程。
扩大高中阶段教育学位供给,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
科技:
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支持政策和市场服务,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能。
加快发展创业投资、壮大耐心资本。
民营经济:
鼓励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建立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
政府要寓管理于服务之中,用服务的暖心增强企业的信心。
开放:
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推动互联网、文化等领域有序开放,扩大电信、医疗、教育等领域开放试点。
持续打造“投资中国”品牌。
住房:
因城施策调减限制性措施。
推进收购存量商品房,在收购主体、价格和用途方面给予城市政府更大自主权。
适应人民群众高品质居住需要,推动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
乡村振兴:
启动中央统筹下的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加大对产粮大县支持。
因地制宜推动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做好“土特产”文章。
城镇化:推动将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纳入住房保障体系,畅通参加社会保险渠道。
区域发展:支持经济大省挑大梁,在要素保障、科技创新、改革开放先行先试等方面制定支持政策。
生态建设:
全面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
扎实开展国家碳达峰第二批试点,建立一批零碳园区、零碳工厂。
就业:
统筹好新技术应用和岗位转换,创造新的就业机会。
强化大龄、残疾、较长时间失业等就业困难群体帮扶。
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
加快构建技能导向的薪酬分配制度,让多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创新者多得。
医疗卫生服务:
建立以医疗服务为主导的收费机制,以患者为中心持续改善医疗服务。
优化药品集采政策,强化质量评估和监管,让人民群众用药更放心。
居民医保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分别再提高30元和5元。
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再提高20元,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
大力发展银发经济。
加强困境儿童、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关爱服务。
安全生产:严格食品药品监管,抓好校园学生餐、平台外卖安全监管。
国防军队建设:
深入推进练兵备战,加快发展新质战斗力。
协力推进跨军地改革,优化国防科技工业体系和布局。
2025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超长期特别国债全面启航!!!